年轻干部要敢于创新 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05-06

字体大小:

李昊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能吃苦、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把握好创新的重要意义。

创新往往面临新的风险和挫折,人们总是喜欢或习惯“路径依赖”。正因如此一部分年轻干部在为村级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时主观存在畏畏缩缩,患得患失的情况,遇到产业发展的困难难点,不敢出主意,不敢担风险,遇到需要村民自己投资的项目,不敢打包票,不敢说收益。只敢在成熟路线上套模板,保收益,不敢在新发展路径上,带好头,引新路。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年轻干部要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激情,敢于破旧立新、善于推陈出新,不能把老气横秋当成熟、把墨守成规当稳健,陷入凭经验办事的俗套之中,要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觉走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同时,创新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抄照搬,更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年轻干部想创新、敢创新还不够,更要能创新、会创新。但是,创新不会凭空而来、从天而降的。善于创新,不仅要吃透上级的政策规定,还要全面熟知自己的工作实际,更要知晓别人或外地的经验做法,做到从实际工作中出发,到成功经验里找,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创新。要善于捕捉新时代声音、聆听新时代声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跟时代步伐,发现新现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提高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在总结自身经验中提升创新能力,善于用新方法、新手段解决新问题;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借鉴先进理念和工作方法;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中,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不日新者必日退”,没有创新,工作就会一潭死水,产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特别是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年轻干部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不落伍、不退步,就一刻也不能削弱创新意识,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步伐,用创新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值班编辑:赵万军 责任编辑:严玉玲 校对:王嫣然
【长江巴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长江巴东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