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开月
拥有发问的能力,制造矛盾设置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所感悟,很明显地发现自己慢慢流失掉一种对感动的敏感,但其实并不忧伤,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去面对自己所看见的世界。
下班走过百步梯有一种美好会被自然调动;看见在江边广场上准点旋转舞动的大爷大妈们,会和朋友感叹幸福;迎面一阵秋风立起衣领缩缩头,顿感轻盈爽快;暖黄色台灯下敲动键盘跳动闪烁的光标,都值得被记录被感动.....
我知道我正经历的阶段是在完美的理想主义和实际明确的现实之间摇摆或者是折中:浪漫时鄙视现实的太清晰;务实时又嘲讽理想主义的幼稚,但折中总会丢掉一些“极端”甚至矫情的感受,获得稳固无失误的安全感,丢掉极致的幼稚和极致的理智,中规中矩但不出彩,失掉“特别”,就像一个上弦的机械玩具,顺着一个方向一个劲地傻走。也缘于趋于单一的生活节奏,少了很多体验和刺激,冲击小了,感悟自然也减少了,人也变得无神和浮躁。唯一能找到感觉的事情就是在仅有的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上下功夫,期待也要求自己尽力“不一样”,走心和认真的状态中才可以体验到那份与众不同的愉悦感和自我的赞赏。尊重内心的真实想法,努力梦想成真,实在是一件超赞的事情。就有同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忙着将工作流程格式化,但工作是需要创意和热情的,然而这些都是要超越格式和框架的,需要强烈的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只是这会是一件耗时却可能不讨好的事情,没多少机会试错的!话题来到了追求平衡上,这是客观规律和普世要求,看,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方面面不就像是上学时的各个科目吗?都在教会你又都在考验你,你能做到不偏科而且都不挂科吗?每一面都需要及格达标,很难,也没人能帮,要靠自己哦!我妈说的,“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就行了。”但是每一面就是都要做好顾到,才不会乱套。
其实,这种平衡不是静止,能被接受的,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形成了一种循环的关系、一种正向良性的节奏。从事新媒体以来,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或者“无新意”、仰仗平时积累的“套路”可以完成任务,但总觉得有点失望,心力不足,这样没有补充的“内耗”是走不远的!深知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太多......激情再满、情怀再大,总会耗尽,时而复盘充电,调整为自己舒适心不慌的节奏,找寻方法来管理和解决每天累积的琐事和不断出现的难题。
不做上弦机械玩具,会思考、会学习,打破再扩大自己的界限,在其中科学规划和设计,有序自由地成长!同样感谢每天出现在我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你们都挺新挺特别的,都是我眼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