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9月初,跟记者焦国斌老师一起完成了恩施新闻联播“土、硒、茶、凉、绿”的选题。着重做了“土、硒、凉”(土即本土地域优势,硒即富硒产业,凉即避暑经济、康养产业。)三个字。为期三天,采访了近十个对象。整个采访过程,使我受益良多。
对于这个策划,我最初的想法是在绿葱坡一个乡镇就能完成,因为绿葱坡具备“土、硒、凉”三字的所有要素。焦老师否定了我的方案,理由是内容单薄,站位不高。“要站在全县的角度去策划这个采访。”随后,焦老师跟我分享了他的方案。
焦老师的策划细致入微,产业范围缩小到村,采访对象具体到人。一个“凉”字,他就结合了绿葱坡镇滑雪场和茶店驿站两个点,既找到了两者利用“凉”资源的共同点,又形成了对比,反映了巴东县不同乡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的特色避暑康养产业。
“富硒产业不仅是种植业,还有养殖业,你要把思路打开。这样你的采访才立体,写的稿子才有层次。”聊到富硒产业的时候焦老师说。
采访过程中,我们采访到了一个种植辣椒和药材的农妇,面对镜头,说的话总是词不达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重复几次后,农妇已经有些愠怒。
为了得到采访想要的效果,焦老师暂时放下摄像机,跟农妇聊了一些家长里短,平复了农妇的情绪并且把希望农妇说的采访内容融入在聊天里,引导农妇。一阵寒暄后,焦老师提议再采访一遍,农妇欣然同意,录制一遍成功,并且效果非常好。
作为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会面对不同的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语言组织能力、社会认知等各个方面层次不齐,采访不同的群体,我们要有不同的策略,跟他们找到共同话题,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采访顺利的推进下去,采访到我们需要内容。